(1)工程介紹。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下水道東南幹線一段長17095. 86m的洞段的地質爲破碎風化沉積岩。掘進機
(2)隧洞地質。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下水道東南幹線一洞段穿越地質及工程施工概況。隧洞穿越第3, 4段爲志留紀泥岩,其中含有破碎、斷層、風化、岩脈。
到施工時,已取得110個鑽孔資料,開鑿了三個試驗豎井和三個永久豎并,通過對石渣的裝卸性能試驗,表明這種石渣有粘滞性,會影響掘進機的開挖。 滞留紀岩層褶皺強烈,斷層、剪碎帶和節理系統分布廣泛,風化成粘土的岩脈經常出現,隧洞大部分地段都有含不同鹽分的中等流量的地下水。
根據當地小隧洞的開挖經驗,對這種地質地層及開挖直徑,都采取鑽爆法開挖,全部都得用15cmX 13cm的鋼肋支撐,以1一1. 5m間距和大量木措闆進行支護,在破碎帶往往還需要用掌子面擋闆和超前支護,甚至要用擂闆和小導坑開挖,預計進度爲3m/班。
由于掘進機在其他地區的成功應用,使得當地部門決定采用掘進機施工,鏈輪組件經分析,其優越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采用掘進機施工的臨時地層支護和永久性混凝土襯砌都較經濟;
②避免市區内爆破;
③施工速度高。
(3)支護系統。空間小時,比如開挖直徑在4. Om左右及以下,采煤機配件不宜采用錨杆、噴混凝土作爲臨時支護;因爲空間的限制,及時安裝錨杆及進行噴混凝土都會有實際的困難。在空間受限的隧洞内,臨時支護系統宜采用鋼肋支撐。
(5)工程施工中對機器的改進。由于地質地層的複雜性,掘進機配件所選用的機器并不是總能完全适應的,此工程就是一例。通過多次小規模的修改,最後決定對機器進行全面改進。 本工程的刀具費隻占隧洞總費用的1/100不到,但拆換和檢查刀具的時間卻占整個工程時間的4.7% (605小時)。